资管人士热议银行理财掀“回撤潮”:涉及产品占比极低 养老金或成资管市场最强动能
财联社4月24日讯(记者 徐川)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回撤潮落幕,银行理财业务正式步入新元年。资管资管最强在今日举行的人士热议“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资管峰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表示,银行过去银行理财主要是理财老金靠渠道、券商资管是掀涉靠通道,管理相对粗放,及产整体专业能力不强。品占随着理财净值化转型,比极资管产品市场刚兑的低养动预期被打破,通道的或成套利空间也基本被堵上。 理财业务逐渐从银行体系独立运作后,市场对于一些不具备独立资管管理与投研能力的回撤潮中小银行,尚福林建议,资管资管最强可以进一步回归信贷本源、人士热议扎根当地,对当地客户的理财需求可以考虑向代销平台转型。 在制度层面,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总裁成家军今日透露,“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加强理财公司内控机制建设的相关规定,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健全机制建设,完善内控措施,保证理财业务的合规开展。” 加强产品信披应对净值波动 在今年上半年股债市场频繁波动的背景下,净值化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收益回撤,“破净”现象引发投资者热议。 尚福林指出,一季度有一部分权益类、混合类的理财产品出现了回撤,这反映出在资管新规下,产品的净值表现与底层资产的关系更加密切,也更加反映了宏观市场环境的变化。 “据统计,银行理财的净值情况总体可控,总体波动幅度有限,涉及产品的数量占比极低。”成家军表示,目前全市场回撤幅度大于5%的理财产品只有300多只,占回撤产品总数的2%,占理财市场存续产品总数不足1%,市场整体表现比较平稳。 对于如何应对理财产品的净值回撤,中国原行长杨凯生认为,资管机构在自身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也要准确评估客户的风险偏好与对实际风险的承受能力。“更加注重帮助投资者树立科学的风险观、收益观,合理塑造投资预期,理性看待产品的净值波动,这是一种投资文化的建设过程。” 多位参加峰会的业内人士亦表示,净值波动投资收益的高低与风险大小挂钩,这使信息披露成为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关键,因此银行理财公司应加强完善产品的信息披露制度,将信息及时、完整、便捷地传递至投资者。 养老金发展带动长期资金入市 对于当前资管行业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副主席屠光绍指出,整体市场与行业面临的一个最大瓶颈或不足在于缺乏长期投资,即投资行为短期化的特点非常明显。培养发展机构投资者,是为了减少过去散户所带来的追涨杀跌等短期投资行为,虽然目前机构投资者占了相当比例,但依然缺乏长期投资。 围绕如何形成长期投资的发展生态,屠光绍认为,首先在于建设好基础制度,需要从过去的政策向制度转型,包括如何实施更有效的监管、如何推动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型;其次,长期投资需要加大长期资金的供给,因此要鼓励长期资金进入资管行业。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允许经政府审批的各类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参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和投资服务。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表示,近年来养老金呈现非常高速的增长,预计未来养老金一定是我国资管市场最强大的增长力量。 杨凯生认为,一方面养老金投资可以为市场带来长期的资金,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促进资管行业的深化和发展;此外,资管行业投资工具的丰富发展,也能为养老金投资者提供更为分散的投资工具与更具有跨周期能力的资产配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11连板“妖股”一字跌停,热门股集体跳水!保险、银行力挺大盘,中字头个股飙升,中国联通涨停…
- 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成效如何?广西壮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广西已是全国挂牌币种最多的区域货币交易市场
- 智能手机市场疲软 卓胜微上半年营收22.34亿元同比降逾5%
- 印度称一季度GDP将两位数增长,路透社浇来冷水:昙花一现
- 国是金融改革智库首席专家刘胜军:推进金融改革要注重整体改革 要找准突破口和爆破点
- 上海市场监管局:儿童和学生用品抽查不合格率从16.4%降至9.8%
- 卓越商企服务:收并购更看重合理估值,拓展新赛道
- 悬赏4元捉拿通缉犯 运营方是家私企,“众筹”追逃?
- 董小姐没有退路
- 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来江苏省督导指导
- “三桶油”上半年净利润近两千亿,中国石化缘何落后?
- 美国版“动力电池白名单”能遏制中国企业吗
- 72秒充电80%!混合超级电容电池有望应用于城市EV 取代锂电
- 广州酒家: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四成,餐饮业务收入3.94亿元
- 美国北约又有新动作,下一个“战场”是北极?
- 拼多多财报会谈及海外业务:不会简单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
- 格力地产:陈辉董事长集中调研海洋板块、现代服务业板块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
- 8亿收购关联公司,新诺威恐怕还要面对一个大窟窿……
- 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等险企试水“碳汇险”新能源投资受关注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