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年代确认!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阶段性工作进展 及主要成果通气会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 吸引了大批媒体前往。发现 据介绍,年代截至2022年5月,发现自2020年开始挖掘的年代6个祭祀坑中,3-6号坑都已经结束了发掘,发现其中3号和4号坑目前进入整理阶段,年代5号和6号坑正在开展实验室考古清理;7号和8号坑则正在进行埋藏文物提取阶段。发现 各坑的年代埋藏堆积,除了5号和6号坑在填土堆积之下只有一层埋藏文物外,发现其余几个大坑以7号坑相对简单,年代直接在填土之下掩埋象牙和薄片状为主的发现金器、铜器和玉石器,年代3号和4号坑在象牙堆积和填土堆积之间均有一层灰烬。发现 6个新发现的年代祭祀坑中,以8号坑的发现堆积最为复杂:先是埋藏众多大小不一、质地各异的铜器等,之后埋藏大量象牙,再之后于南、北两侧填充夹杂红烧土块的黄褐色粉沙土,之后铺满整坑灰烬,再之上填充夹杂大块红烧土和“石磬”碎块的黄褐色粉沙土,最后填土掩埋,可谓层层叠叠。 在这一年半以来的发掘工作中,6座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 其中,3号坑出土文物1293件,包括铜器764件、金器104件、玉器207件、石器88件、陶器11件、象牙104件、其他15件; 4号坑出土文物79件,包括铜器21件、玉器9件、陶器2件、象牙47件; 5号坑提取23件,铜器2件、金器19件、玉器2件; 6号坑除了那只大木箱外,只出土了2件玉器,其中一件是那把独特的玉刀; 7号坑出土了706件文物,包括铜器383件、金器52件、玉器140件、石器1件、象牙62件、其他68件; 8号坑目前已出土文物1052件,包括铜器68件、金器368件、玉器205件、石器34件、象牙377件。 在这一万多件文物中,较为典型的有:3号坑铜顶尊跪坐人像、铜顶坛人像、铜顶尊人头像、铜戴尖帽小立人像、立发铜头像、铜爬龙器盖、铜盘龙器盖、铜大面具、铜圆口方尊、铜兽首衔鸟圆尊、铜小神兽、神树纹玉琮、刻纹玉器座;4号坑铜扭头跪坐人像和5号坑大金面具、鸟形金饰、象牙雕刻。 此外,6号坑的玉刀和木箱,7号坑的的龟背形网格状器、铜顶璋龙形饰、三孔玉璧形器,8号坑的金面罩铜头像、顶尊蛇身铜人像、铜神坛、铜巨型神兽、铜龙、铜立人像、铜戴象牙立人像、铜猪鼻龙形器、铜神殿形器盖、石磬等,也都是本次考古挖掘中的重要收获。 三星堆的这些新发现, 带来了哪些古蜀文明的新信息? 从2020年开始,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工作,被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了国内39家科研机构、大学院校以及科技公司,共同开展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多学科研究等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这些重要成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关于3000多年前神秘古蜀文明的新信息呢? 首先,本轮科学考古发掘,进一步确认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通过对近200个样品进行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公元前1012年,精确到零头。 此外,三星堆此次新出土的陶尖底盏、陶高领罐、陶敛口瓮等,与金沙遗址兰苑地点同类器物形制近似,由此可知,除了存在打破关系的5号坑和6号坑年代稍晚之外,其余几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本次发掘发现了青铜大面具、扭头跪坐人像、神坛、玉刀等之前未见的器物,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铜器类别;研究认为三星堆的铜器铸造工艺为范铸法和分铸法相结合,采用了铆接、芯骨等技术。 尤其令人激动的一个新发现,是通过显微观察和丝蛋白分析,在多个坑中发现了丝绸,填补了西南地区夏商时期无丝绸实物的空白。 以4号坑为例,面对普通人眼中的满坑灰烬,通过科学的植物考古,专家们通过分析坑内灰烬,梳理出一份“郁郁葱葱”的植物名单——灰烬所代表的植物以竹子为主,另有楠属、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等,表明古蜀国的气候温暖湿润,祭祀区紧邻河边且植被茂密。 另外,通过残留物分析,还显示出古蜀人的祭祀用牲有黄牛、野猪等,诸多新发现呈现出更加完整、丰富的三星堆遗存种类和文化内涵。 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切文化联系——比如3号坑和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和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和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等,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而各坑都有大量发现的金器,则与半月形地带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传统相符。 此外,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龙形象器物的发现,则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相近,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三星堆出土中分发型人物, 金沙遗址也有类似的!“他”究竟是谁? 昨日(6月12日),在紧邻考古大棚的位置,三星堆再曝新发现。考古人员初步确认一处80多平米的房屋遗迹,并且接连发现留着中分发型的人像及石虎、象牙等器物。专家判断,附近可能还存在小型祭祀坑。 此外,包括三星堆、金沙遗址在内的古蜀文明遗址中,曾出土多种发型人物雕像,包括辫发、笄发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曾在研究中发现,发型可能与统治阶层的族群密切相关,那么,此次三星堆遗址发掘的中分发型雕像,究竟是什么身份? 与三星堆遗址一脉相承的金沙遗址,曾出土了12件石跪坐人,其发型中分,与此次三星堆遗址发现的石跪坐人形态类似。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跪坐人像,裸体,赤足,双手被绳索反绑,呈跪坐姿态。头顶梳着中分,四角高翘,像一本翻开的书籍。脑后的两股辫发并列下垂,尾端被反绑的双手遮住。身体微微前倾,眼睛、嘴巴和顶部的头发都以阴线刻划,部分位置有彩绘。耳垂处钻孔,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耳洞。 这类形象在三星堆遗址、成都方池街遗址曾有过发现,却不见于中国其他地区,应该是古蜀王国特有的一种艺术造像。 一跪就是三千年,石人是何身份? 在金沙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象征着古蜀王国身份特殊、掌管国家权力的上层贵族。它们都是站立于高高的插座或方座之上,而石人却是双膝下跪、双手被反绑的形象。 一跪一站,两者姿态形成鲜明对比。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意味着石人与青铜立人的身份迥然不同,表现的应该是奴隶、战俘或犯人这样的下层人物。在举行祭祀仪式时,它们和其他祭品一起被集中掩埋,献祭给神灵。 但根据石跪坐人像的“跪姿”,也有学者提出了另外一种看法。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石人虽然双膝跪地,但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大腿和身躯并没有直立。 据文献记载,古人两膝着地伸直腰股为跪,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上为坐。而“坐”,是一种古老的礼仪习俗。既然石人像的姿态并非是带有惩罚性质的跪姿,反而是带有礼仪色彩的坐姿,那么他的身份自然也就不是低微的奴隶或者战俘。 文献记载也呼应了这样的猜测。根据《吕氏春秋•顺民篇》的描述,商汤王灭夏之后掌管天下,遇大旱五年颗粒无收。于是汤剪断自己的头发,以木压十指而缚之,将自己的身体作为祭品,向天帝求福。百姓愉悦,天降大雨。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这样看来,石人像与文献中“桑林祈雨”的汤王相似,是主动献身祭祀的上层人士,在古蜀社会可能象征着当时掌管宗教权力的巫师。 不过,这些看法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石跪坐人像的身份仍然有待讨论。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部分图据央视新闻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泓德基金苏昌景:打造“基本面+量化”双擎驱动的投资体系
- 2023年春节青海消费市场回暖向好
- “弗洛伊德案”重演,美担心愤怒狂潮,拜登呼吁保持冷静
- 海南椰岛业绩预亏,酒类整体毛利率降低
- 美光科技将投资150亿美元,在美国爱达荷州新建内存制造厂
- 满帮被做空当日美股股价跌6%次日平收 否认相关指控
- 高盛CEO去年薪酬缩水30%至2500万美元,受业绩不佳影响
- 穿过疫情阴霾,这座中部大城冲刺“2万亿俱乐部”
- 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12家中企上榜,外交部:点赞
- 美国证监会据悉对马斯克本人展开调查,针对其有关特斯拉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表述
- 萨默斯敦促美联储不要暗示下一步行动 因经济前景高度不确定
- 坤恒顺维预计2022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 美国购房者正愈发会“讨价还价”
- 美CDC:“原始株+奥密克戎”二价加强针有助预防XBB有症状感染
- 【返乡见闻】疫后复苏消费火热,基础建设愈发完善——鲁西南小城的发展变迁与思考
- 企业家心声|新希望张明贵:努力当好成都本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营商环境的宣传者
- 食品老字号满足新需求:提升消费体验,拓展销售渠道,开发新型产品
- 《科幻世界》主编:《流浪地球2》的高口碑源于对科技、观众高审美需求的尊重
- 7天收入过万!春节期间抢都抢不到……
- “腾讯学不会电商”的魔咒,视频号恐也恐难打破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