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绑架”了陈春花与华为
来源:北京商报 沸沸扬扬的绑架陈春花与华为事件终于迎来了双方的回应。7月6日,陈春华为发布辟谣声明“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花华之后,绑架陈春花也在第一时间做出澄清,陈春表明并无“蹭热度”的花华意思。长期以来,绑架围绕知名企业的陈春谣诼纷纭,在这场闹剧背后,花华究竟谁在浑水摸鱼?绑架 故事的溯源 卷入舆论旋涡的陈春花并非无名之辈。公开资料显示,陈春她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花华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绑架知室联合创始人、陈春商学院理事会理事长、花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等多个重要职务。 从陈春花的履历来看,工商管理是她求学、工作历程中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她在这方面也著作颇丰,部分著作受收到读者好评。北京商报记者搜索豆瓣等平台看到,陈春花著作《管理的常识》评分8.4、《我读管理经典》评分8.0、《经营的本质》评分7.8。 实际上,华为与陈春花的纠葛,可以追溯到数年前。2017年1月17日,陈春花在其微信公众号“春暖花开”上发文,记录了2016年底田涛、陈春花、姚洋等人与任正非见面交流的情况,文章提及任正非提前等候大家、转场时任正非驾车送大家,称被感动。 同年,某自媒体账号将上述内容演绎夸大,发文《她的商界影响力媲美孙亚芳,远超孟晚舟,任正非亲自为她开车》,文末还显示赠送陈春花《经营的本质》和《管理的本质》详细笔记。后又被自媒体进一步演绎夸大,诸如“华为军师陈春花”“华为海军司令陈春花”“任正非不顾华为高管的反对,坚持自己驾车接北大女教授陈春花”“任正非亲自开车接陈春花,却遭对方直言:你的企业马上面临亏损”等,类似信息已发现1万多篇,还在被反复炒作。 然而谣言并不会到此为止。随着炒作进一步升级,陈春花与华为的“捆绑”越来越紧,网络上相继出现了“陈春花是华为第二大脑”“陈春花是华为幕后军师”“任正非聘请陈春花当顾问”“任正非听得热泪盈眶,他把每句话详细记录在册并奉为珍宝,按照陈春花的建议,大刀阔斧进行一系列整改”“听了陈春花3点建议,任正非放下身段向离职员工道歉”“72岁的任正非请来一位北大女教授为17万员工演讲”等内容。 双方的回应 华为在向北京商报记者提供的辟谣声明中表示:“近期网络上有1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反复炒作,基本为不实信息,我们收到不少问询,所以正式声明:‘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 在华为声明发布后,陈春花也做出强势回应:“近期网络上有逾万篇夸大、演绎我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基本为不实信息。正式声明:1、这些文章不是我写的。2、华为仅为我的学术研究案例之一。3、我将聘请律师就此类侵权行为追究责任。” 从措辞方面来看,陈春花的回应与华为方面的声明较为接近,陈春花教与华为均称网传的逾万篇相关文章基本为不实信息,华为方面向北京商报记者提供的声明中还提到,“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陈春花则表示,“华为仅为我的学术研究案例之一”。 从评论来看,网络用户也并非一边倒,表达疑虑的言论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点赞。北京商报记者浏览微博、知乎等平台上发现,有网友写到“这波操作真服了,两者根本没关系”“我错过了什么,等一个官方信息”等评论。 那么未来双方对此是否还有进一步的沟通可能?华为方面表示以辟谣声明为准。北京商报记者则在陈春花的知乎账号上留言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谁在浑水摸鱼 一番喧嚣扰攘过后,究竟是谁受害,谁又在获利?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炒作对华为和陈春花都造成了伤害,而躲在背后炒作的某些自媒体、培训机构却能够浑水摸鱼。 超11万粉丝的微博大V牛华勇评论称,炒作的始作俑者可能是社会上搞培训班的机构,借着陈春花的名字炒作,忽悠不明真相的企业家报班,“陈春花老师都不一定知道”。 有着887万粉丝的大V锅盖头司令则认为,这场纠纷的主要原因,是许多自媒体不负责任地演绎夸大,流传越来越广,导致当事人不得不出面回应。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对北京商报记者直言,华为和陈春花都分别在企业、经济学界是标杆,本身已经极具知名度,不会有哪一方主动“蹭热度”或者“碰瓷”,或者说双方都是被“碰瓷”的受害者。选择上华为和陈春花,也是造谣者的心机所在,因为双方在现实中不可能没有交集,这就给了谣言发挥的空间,将普通的交往或者常规的合作上升到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以此来引人关注。 另有业内观点指出,网络上的相关谣言实际上十分低劣、粗制滥造,比如听了陈春花3条建议,华为便会有什么大动作等。一家成规模的企业,其决策往往慎之又慎,需要考虑到多方的协同合作,即便是管理者也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妄为。这些谣言的特点就是把一个复杂问题简单化、戏剧化,一方面迎合了网络传播浅显、碎片化的趋势;另一方面,若有人以此构造骗局,这也是筛选对象的手段。 洪仕斌还谈到,知名企业和人物,难免被别有用心的人“蹭热度”,这次事件是以吹捧为主,实际上,许多时候双方互怼也能哗众取宠,博人关注。其实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企业或个人并不需要急于回应,正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做好自己的事业,谣言多次“碰瓷”无果,自会烟消云散。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王柱力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临港集团首次亮相第十二届亚洲物流航运及空运会议
- 疫情暴发以来,1%超级富豪拿走全球2/3新财富
- 央行加速囤金,海外债市成宠儿
- 1月17日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好或利空消息
- 收评:两市午后震荡回落创指跌1.8% 中字头概念股逆市大涨
- 2022上市银行人事簿: 老将渐离场 “70后”正崛起
- 可收藏!成都多家医院春节值班表出炉
- 北上资金连续九日净买入 单日逾158亿元创近两月新高
- 新鸿基地产争当“二房东” 香港西九艺术广场大楼招标之旅
- 应急部工作组赴西藏指导雪崩灾害处置,要求尽快核实被困人数
- 腾讯,提前退租!
- 上市航司去年12月运营指标回暖
- 二季度险资投资沪深300成份股约7900亿元 监管对银行股、大盘蓝筹股和公募REITs投资给予优惠
- 国内经济底部已过 期指运行中枢将进一步上移
- 家庭财富乐观情绪崩塌 发达国家最悲观
- ESR1月16日斥资约848.65万港元回购50万股
- 美元指数跌幅扩大至0.45%
- 央行上海总部: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 史无前例:某营业部员工把无证展业做到了极致,所在机构及负责人一并被罚!
- 中国人民银行机关服务中心原主任牟善刚被“双开”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