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绿色转型”:5年投近7500亿元治污 ,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护实践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广州报道 6月23日,绿色转型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广东介绍广东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年投举措和成效。 据悉,近亿广东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七年全面达标,元治2021年广东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3%,污探PM2.5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索社生态实践率先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本参 截至目前,修护广东原有9个劣V类国考断面全部消劣,绿色转型52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广东同时,年投广东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达20.13%,近亿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元治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8.7%。污探 在生态保护的政策引导方面,广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广东正在起草方案,将赋予修复的主体在一定期限内拥有自然资源的特许使用权。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在会上表示,广东构筑起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形成以“三线一单”为支撑的绿色空间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为主体的环境治理体系。 5年投近7500亿元治污 广东拥有全国1.9%的国土面积,全国8.9%的常住人口,全国10.9%的经济总量。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广东在发展领先一步的同时,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新旧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的挑战,污染伴着生产和生活产生。 鲁修禄表示,近五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累计投入近7500亿元补上历史欠账,以超常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其中,仅2018年至2020年,省级财政统筹安排污染防治资金722亿元,其中专项用于练江流域水污染整治的资金约124亿元。 以大气环境治理为例,广东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七年全面达标,2021年,广东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3%,PM2.5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率先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率先转入以臭氧防控为中心的攻关模式,率先构建大气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 “广东坚持高质量发展,结构转型比较深入和全面,结构减排在我们当前的背景下仍然是大气污染质量改善的一个最基本的途径和原因。”鲁修禄说。 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能源转型息息相关。近年来,广东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大力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建立了覆盖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链长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稳步提高能源清洁化水平。2021年,广东省新增海上风电装机549万千瓦、新增光伏装机225万千瓦。 “广东还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运‘公转铁’‘公转水’,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打造低碳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4100座、公共充电桩17.3万个。”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吴道闻表示。 此外,广东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碳普惠机制和碳捕集技术等试点示范工作,截至2021年,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和金额分别为1.997亿吨和46.1亿元,为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作出有益探索。 试点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 广东已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广东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十三五’以来制修订90多件次生态环境地方法规。”鲁修禄说。 以红树林的保护和营造为例,经摸查,广东的红树林面积是15.96万亩,面积全国最大,分布在全省14个沿海地市,约有30个品种。目前广东正在谋划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提出实施红树林整体保护六项举措,将2025年完成营造修复8000公顷红树林的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市县。 据介绍,为给红树林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广东修订了《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设立红树林湿地保护专章,印发《海岸线占补实施办法(试行)》,建立了占补平衡制度,完善红树林营造修复奖励机制,提出了营造1亩红树林共奖励0.5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激励措施。 保护红树林的“一批重大工程”也在实践中。截至目前,广东开展了红树林的营造项目17个,持新营造红树林面积共700多公顷,总投入资金约6.6亿元。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湛江徐闻、湛江雷州、阳江阳西、江门台山、惠州惠东等5个片区的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我们还结合退塘还林还湿,在红树林的生态修复中探索养殖塘耦合共存模式,这种模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表示。 在生态保护的政策引导方面,广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据介绍,广东正在起草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核心的内容是赋予修复的主体在一定期限内拥有自然资源的特许使用权。 “我们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工作实践,选取了10个点进行试点,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营造修复,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成为我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屈家树表示。 此外,在海洋修复保护方面,广东重点支持了阳江、揭阳、珠海、湛江4个市开展了海洋生态保护项目,连续3年投入了7个亿(国家资金),省级财政也安排了12亿用于沿海地区海岸线的生态保护修复、美丽海湾建设和海洋综合示范区建设。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如何参悟普惠金融密码?湖南浏阳农商银行新书里蕴藏着答案!
- “胶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在港上市,医美市场下一个大单品是重组胶原蛋白?
- 外汇局:着力完善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
- 启明创投投资康希诺浮盈近6倍,曾投每日优鲜面临退市危机
- “30分钟必送达”的达美乐在港上市又近一步
- 95后女生斥资1.96亿将拿下A股国立科技,曾是财经记者
- 证监会:个人养老金账户和投资的相关准备工作已就绪
- 博时基金市场点评11月10日:A股继续调整,传媒行业大涨2.62%
- 2022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游戏时长与充值双降,游戏沉迷问题进一步解决
- PRI中国区负责人罗楠:全球可持续投资监管新趋势
- “第二支箭”首批受益房企出现 龙湖20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受理
- 红杉被卷入FTX崩盘危机:涉及2.135亿美元敞口,已按归零处理
- 巨额资金何时能回本?世界杯不做“一锤子买卖”
- Equinor将Wisting石油开发项目投资决策推后4年
- 腾讯“双线”诉沐瞳,旗下拳头公司起诉侵权被美法院驳回
- “将帅”齐换 安盛天平财险残局待解
- 法国公布失业保险改革方案 2023年受益期缩短1/4
- 警惕银保市场车险化 专家支招:从哄抬手续费向产品共创、银团联动转型
- 币圈巨震,FTT暴跌80%后,Robinhood还值得买入吗?
- 上海交易团意向采购金额达90.2亿美元,同比增10.5%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