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专家谈丨张德勇:减税降费政策还应加码 可谋划发行特别国债的预案
编者按: 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经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形势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家张德有力有效应对经济运行面临的谈丨特别突出矛盾,是勇减应加当前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今日起,税降证券时报开设“经济形势专家谈”专栏,费政发行约请业内知名专家建言献策。策还 一季度,码可谋划财政政策提前布局发力稳增长的国债效果显现。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动态发展与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形势二季度,专家张德财政政策如何进一步发力显效,谈丨特别空间多大?勇减应加是否需要发行特别国债以进一步稳增长?中小微企业还需要财政哪些支持帮扶?围绕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德勇 张德勇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财政政策发力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二季度基建投资会继续发力,目前推出特别国债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加大,当前可以谋划推出特别国债的预案,作为财政政策稳增长的备选方案。需要指出的是,从中央与地方收支格局看,地方财力相对薄弱,回旋余地小,支出压力大,尤其是在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值得关注。 投资成为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器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评价财政政策发力稳增长的效果? 张德勇: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扩大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方面部署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财政政策发力稳增长,政策效果正在显现。 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下,一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政策发力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若动态评价财政政策稳增长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近期可看二季度经济运行状况,而有效的疫情防控是重要变量。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是基于哪些因素作出这个判断? 张德勇:主要是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判断。从国内看,这一轮疫情点多面广,传染力强,不少地区经济活动被迫按下“暂停键”;从国外看,俄乌地缘政治冲突,造成国际政经局势动荡。国内外形势变化中的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势必冲击我国经济运行,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在此情形下,一季度经济增速达4.8%,可以认为是超预期了。 证券时报记者:评价财政政策稳增长效果近期可看二季度经济运行状况,这是否意味着基建投资的带动作用会在二季度继续发力? 张德勇:在消费因疫情而持续疲软的情形下,投资成为稳增长重要支撑。基建投资会继续发力,比如对交通、水利、能源、高新技术等领域的投资以及对社会民生短板领域的投资,在稳增长的同时,也会起到优化供给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把扩内需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投资成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稳定器。 减税降费政策还可以加码 证券时报记者: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财政政策还有哪些工具和空间? 张德勇: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目前看,以俄乌地缘政治冲突为表征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多变和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这两大因素影响较大。财政政策包括了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两大类,加大财政政策稳增长力度,基本上是在收入和支出两大工具上做文章。从支出上看,今年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应该说还有扩大空间的余地。在扩大支出规模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把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 从收入上看,可以考虑扩大减税降费规模,特别是扩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助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需要指出的是,加大财政政策稳增长力度,需要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视国际形势演变和国内疫情发展而定,避免用力过度,防止过于强刺激而出现“大水漫灌”现象。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赤字率还有扩大空间? 张德勇:目前看感觉可能性不大。除非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若是如此,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稳增长。 此外,减税降费政策可以在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这两个方面做文章。在现有基础上是否扩大减税降费规模,主要还要看经济运行状况,其次也要看财政承受能力。 当前可谋划推出特别国债的预案 证券时报记者:一季度数据公布后,一些专家和市场人士认为当前推出特别国债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加大,您怎么看? 张德勇: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虽然总体平稳,但国际形势和国内疫情冲击的影响持续发酵,推出特别国债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加大,这有助于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助力经济修复回升的节奏。当然,作为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如上所言,要视国际形势和国内疫情的演变而定,加强国内外形势的综合研判。如果国际形势继续恶化和国内疫情持续频发,推出特别国债就是重要的考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可以谋划推出特别国债的预案,作为财政政策稳增长的备选方案。 证券时报记者:您怎么看发行特别国债对财政的冲击? 张德勇:这要从三方面看。一要看发行的制度安排,二要看发行规模,三要看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我国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其利息全部由中央财政统一承担,地方无需负担利息,本金1万亿元中,3000亿元是由中央负责还本的,地方负责还本7000亿元。这样的制度安排有助于减轻地方还本压力。 发行规模则要根据财政状况和经济运行情况综合确定。从中央与地方收支格局看,地方财力相对薄弱,回旋余地小,支出压力大,尤其是在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值得关注。因此,若发行特别国债,采取如2020年那样的中央与地方共担国债本金的话,在发力稳增长的同时,应通过缜密的制度安排,重点考虑地方财力状况,使各地的实际负债力与其财力状况大体上相匹配,尽可能避免影响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 证券时报记者:可否从发行规模、发行方式方面,谈谈您的看法? 张德勇:2020年发行了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个数字可以作为参考。值得指出的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很大程度上源于疫情,总需求不足并非投资需求不足所致,而是疫情抑制了消费。因此,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尤其要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实行动态清零不动摇,快速控制住疫情,尽可能把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降到最低程度,为宏观政策稳增长发挥应有效果创造有利条件。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工信部最新发声!38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A股上市 第四批企业名单即将发布
- 糖酒会再设专区,更年轻更时尚的低度潮饮要赶超啤酒的市场规模?
- 行业巨头相继落子中原,郑州搭上新能源末班车?
- 引发永续债暴跌后 韩国涉事保险公司将行使看涨期权稳市场信心
- 经合组织大砍明年全球增长率:美国不及0.5%、德国将陷负增长
- 中概股走高 小鹏汽车涨超9%
- 首破50亿,软膏剂药店大卖!西安杨森、华润三九……领军,华邦、明欣3大品牌成“爆款”
-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换道超车的关键时期
- 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原司长洪晓东:推动贸易数字化 助力中小微企业出口
-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粤港澳长三角双区驱动,更好衔接国际市场
- B站游戏业务高层变动:副总裁张峰调任其他业务,CEO陈睿接管
- 联想发布多款王一博特别款产品 并公布双十一活动
- 外交部:“中国制造”“中国建造” 广受各国民众欢迎
- 舍得酒业双品牌亮相糖酒会,“老酒+名酒”双加持势能强劲
- A股走势回暖,偏股基金仓位两连升,哪些板块被重点布局?
- 11月7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感染者33例 其中社会面1例
- 半年亏了2亿多,奈雪弯腰捡钱
- 解构专项债项目评审办法样本:如涉及24类情形之一,项目不予通过
- 直真科技韭香四溢
- 中信银行:股权变更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准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