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险资运用“绿”意趋浓
作者 =本报记者 钱林浩 正文 = 今年的双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金融有序推进碳达峰、时报实现碳中和工作,助力离不开金融业的目标有力支持。近年来,险资保险业持续深入践行环境、运用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和绿色投资理念。绿意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长期资金的趋浓重要来源,23万亿元保险资金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双碳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金融作用。 险资关注能源供给侧结构调整 去年底召开的时报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助力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目标绿色发展的险资支持。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负责人朱俊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业可以通过负债端与资产端的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资产端,险资特性与绿色产业资金需求特性高度匹配,保险业可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在实现自身保值增值的同时,促进ESG方面的共同提升。”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中涉及传统高能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源供给侧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及传统产业升级、清洁交通、绿色建筑、污染治理等,成为保险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焦点领域。 《金融时报》记者从保险(集团)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公司绿色投资存量规模已突破3500亿元。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加大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已明确把清洁能源作为重点配置的核心资产,加大配置并长期持有,特别是对核电、水电、风电、光伏、新能源等上游制造企业进行了重点布局。 2021年,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华能集团合作的首只清洁能源投资基金,聚焦高质量清洁能源项目建设,通过资金输入参与能源结构调整;国寿资产还发起设立并受托实施中国人寿—电投清洁能源股权投资计划(一期),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公司共同投资了国内首只经绿色认证的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助力构筑绿色低碳智慧新型电力能源体系。 据介绍,目前,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等方式积极开展绿色金融相关投资,主要聚焦于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 “整体来看,太平资产紧扣三条主线开展项目投资,一是与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特性相符合的业务领域;二是保险资金运用具有较为丰富经验和基础的领域,投向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三是与保险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太平资产相关负责人说。 ESG理念深化推动险资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ESG因素的可持续投资理念,ESG理念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日益受到更多行业主体重视。 2021年,国寿资产在业内率先成立ESG/绿色投资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行业首个《ESG/绿色投资基本指导规则》,推动绿色投资理念融入公司投资管理全流程,率先建立ESG评价体系并发布了首批评价成果。此外,国寿资产在去年分别推出了国内保险资管行业首只ESG债券指数——“中债—国寿资产ESG信用债精选指数”和首只ESG权益指数——“中证国寿资产ESG绿色低碳100指数”。 太平资产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太平资产已在战略层面将ESG纳入未来发展规划,同时配套制定了探索开展ESG投资的主要举措和实施计划,将在总体投资框架下持续构建符合集团和公司需求的ESG投资体系,明确信用评级标准、建立投资决策流程、开发ESG产品、丰富ESG投资策略,积极探索开展ESG投资。 ESG和绿色投资理念逐渐深化,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绿色投资实践走向深入。目前来看,在ESG产品方面,除通过间接投资方式特别是投资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外,保险资金还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信托计划、PPP等形式,直接参与能源、环保、水务、防污防治等领域的绿色项目投资建设。例如,2021年8月,太平资产发起设立“太平—越秀集团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总规模14亿元,资金用于广州造纸集团有限公司环保迁建工程。该迁建工程曾在交易商协会发行绿色中期票据,是全国造纸行业发行的首只绿色债券,通过回收废纸进行再生产利用,减少了植被砍伐,进一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太平资产表示,将加快推出ESG相关产品和可复制投资模式。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加强绿色投资工具创新,不断探索绿色投资新路径,加大对新型城镇化、新能源、节能减排等绿色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快推出ESG保险资管产品,探索配置绿色基金、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绿色资产,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区域战略实施,积极参与气候债券、海洋债券等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的投资。 险资须进一步强化绿色投资能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双碳”战略的实施,将引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产业结构变革、经济结构升级、生活方式转变的方向,从而为绿色投资打开广阔空间,绿色投资也有望成为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赛道。 但就目前而言,保险资金参与绿色投资还受到一些问题的掣肘。太平资产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一是绿色项目投资收益率与保险资金收益需求匹配的问题。绿色项目往往投入大、期限长、受益人分散,融资成本较高,保险资金从资金属性出发需要考虑风险收益匹配的问题。二是信息对称性的问题。目前缺少对企业和项目绿色程度的判断依据标准,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污水等排放和能耗信息,由于客观上存在信息不对称,找到符合绿色融资特征的投资标的难度较大。三是对环境风险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整体来看,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绿色金融的环境风险分析方法和绿色项目的信用评估能力,以便于机构准确评估投资项目风险,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朱俊生认为:“目前,大部分低碳技术尚处于研发和起步阶段,产业链堵点多,商业化应用市场前景不明朗,项目筛选面临较大风险。保险资金通常具有刚性负债成本,投资的首要目标是保值增值,在ESG投资中需要提升对绿色项目所在行业发展前景的认知,提高对绿色项目的专业投资能力。保险机构还要完善公司治理、投资运作、风险管理等,增加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储备,提高ESG投资能力,有效防范相关资产风险。” “‘双碳’战略既是一次蕴含广阔前景的重大战略投资机遇,也是投资服务实体经济的一场大考。进一步完善服务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将使保险资金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劲的金融动力。”受访业内人士表示。
- 最近发表
-
- 大资管转型进化四大趋势:差异化产品、专业化投研、科技赋能、生态化发展
- 谷歌要求印度最高法院阻止1.619亿美元的安卓反垄断裁决
- 世界银行将2023年全球GDP增速预期下调至1.7% 并警告存在衰退风险
- 货币政策加大向民企倾斜 专家: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
- 郑州:11月25日至29日对主城区进行流动性管理,居民非必要不外出
- 16部门发文:到2025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
- 美元面临成败攸关时刻 交易员关注重要技术位
- 0.44%,新年首只新股中签率出炉!低价股受关注,逾10只准新股正在“候场”
- 阿里巴巴受累投资单季净亏225亿 2022年底前完成港股主要上市计划搁浅
- 利好政策渐次落地 多地房贷利率继续下行
- 随机阅读
-
- 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将设立
- 0营收!烧钱不断!估值250亿!轩竹生物欲上市,你会买账吗?
- 消息称采用MicroLED屏幕的苹果Apple Watch将于2025年推出
- 听烦了各种流言?苹果MR头盔春天推出!
- 赛灵思分销商:FPGA明年起涨价8%属实
- 152.5万人实际参加2023国考笔试 竞争比约41:1
- 小米13 Lite现身:小米13家族最便宜机型来了
- 为何重启新一轮找矿行动
- 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工作推进会:支持十大优势种企自主开展攻关
- 光大:利空来袭下黄金不跌反涨 短线或延续震荡偏强
- 通胀“破4”经济低迷 日本货币宽松行至“十字路口”
- 监管高度关注,铁矿石被“吓破胆”!当日下跌超2%,未来需求还能看好?
- 【新浪教育】常州威雅中学部执行校长Stephen Ottewell:教育绝不只停留在教室里
- 重要经济数据即将出炉!或为美联储加息定调
- 深交所确定2023年度 上市公司监管服务三大重点
- 人民币升破6.8关口 释放啥信号?
- 法兴银行:标普500指数有望在2023年底前达到3800点
- 建发股份或成美凯龙控股股东
- 国美的未来,不在供应商们的手里
- 深交所着力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服务国家经济全局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