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开发高压电解液,构筑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体系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高压电解液,国科构筑高构筑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体系
王健高 刘佳 高雪/科技日报
3月31日,研人员开压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发高该研究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武建飞研究员的解液带领下,近期在高电压电解液体系开发应用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量密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化学工程杂志》。度锂电池
据介绍,体系当前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出色的国科构筑高电化学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正极材料是研人员开压电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使用高比能正极材料(如NCM811)以及提高电池工作电压( 4.2V)是发高获得更高能量密度的最有效途径。然而,解液传统的量密碳酸酯基电解液无法适配高压电池体系,同时三元正极材料在高电压下发生各种副反应,度锂电池最终导致体系劣化、体系容量衰减。国科构筑高
记者了解到,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高压氟化电解液体系,将NCM811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从4.2V突破性地提高到4.6V,拓展了三元体系的使用上限和应用范围,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极大提高了高镍三元正极体系的比容量和工作电压,抑制NCM811正极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相变、过渡金属离子溶出以及二次粒子的开裂,降低了极化,从而提高体系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构建了稳定的CEI和SEI,实现高负载量高镍三元体系电池在高电压下的可逆稳定循环。
高压氟化电解液体系在电极电解液界面的表现、DFT计算以及全电池循环性能武建飞介绍,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系统阐述了该高压电池体系性能提升的原因。氟取代基(-F)具有很强的吸电子作用,降低了溶剂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从而提高了电解液的氧化电位。通过在正极表面形成了薄而均匀的富B和富F的无机电解质界面,减少了二次粒子的开裂从而缩小正极和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极大地抑制了电接触不良、副反应以及过渡金属离子溶出,从而突破了高镍三元正极在高电压下容量衰减严重等障碍,为设计开发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关文章:
- 逸仙电商第三季度营收8.6亿元 净亏损同比收窄
- RCEP正式生效后 东盟再成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 别被网红印花口罩的颜值骗了!快看看你的符合防疫标准吗?
- 长期护理险或加速铺开:顶层设计加快酝酿 筹资机制等仍待完善
- 全球最贵药物再易主!美国FDA批准血友病基因疗法 一针350万美元
- 刚刚,宇宙行宣布:关闭!惋惜:这家券商副总裁去世!上海宝山2岁孩子无法出门就医快死了?紧急回应
- Sierra盘前涨超30% 获葛兰素史克收购
- 魅族春季新品即将到来,发布会时间明日公布
- 图解 | 上海再推生物医药新政:到2025年研发经济总规模超1000亿元
- 卡士乳业回应“酵母超标被通报”:系产品出厂后储存温度不达标所致,已全面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