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惹众怒,报应终于来了
来源:一见财经 惹众怒的知网知网,终因它的惹众蛮横跋扈付出了代价。 近日,怒报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应终于这是知网2022年平台经济领域的首起公开立案的反垄断案件。 字少事大,惹众消息一经传出,怒报便将知网再次推到了舆论的应终于风口浪尖。 1 最近几年,知网知网频繁陷入舆论漩涡。惹众 去年底,怒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德馨状告中国知网未经当事人许可,应终于擅自收录其撰写的知网100多篇论文,最终胜诉并获赔70余万元,惹众赔偿标准是怒报200元/千字。 不过后续的发展却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知网在输了官司之后,将赵德馨教授的论文全部下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知网进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之后,知网才派人专门登门致歉,并恢复上架赵德馨教授的论文。 在赵德馨教授胜诉获赔后,其妻周秀鸾也走上了维权之路。理由同样是知网未经许可擅自将其作品数字化,并在网络上进行传播、销售,严重侵害了其合法权利。 4月28日,这桩民事诉讼案终于尘埃落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二审判决知网成立侵权行为,同时需赔偿周秀鸾9万余元。 知网侵权的案件并不是孤例。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知网+侵权行为+著作权”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一共可以检索到453篇裁判文书,其中状告知网侵犯个人著作权的案件并不在少数。 另外一次则与知网高昂的收费有关。 一个月前,中科院因不堪千万订购费用停用知网。知网高昂的订购总费用高达千万,已经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虽然后来知网回应将继续向中科院提供正常服务,但中科院内部人员表示,已经自4月20日起停用知网数据库。 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已经至少有6所大学曾公开表态“炮轰”知网高昂的收费。其中,北京大学就曾在2016年在官网发布声明称,由于数据库涨价过高,期满后数据库商可能随时中断北大的访问服务。 此外,武汉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也做出过类似表态。只是知网作为国内最大的文献数据库,拥有足够的底气和资本。对于知网的涨价要求,大部分高校最后都做了妥协无奈并最终接受。 2 目前,围绕知网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肆意侵犯著作权。 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著作权是一项综合性权利。一般而言,著作权属于作者,未经当事人许可,不得擅自修改、复制、发行并进行网络传播。 知网未经许可对赵德馨等人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并在网络上传播,就属于此类。 知网的套路像极了几年前的“”事件:首先,将不享有版权的摄影作品打上自己的标签“据为己有”;然后,利用自己研发的图片追踪系统搜索“未经授权”使用其早已据为己有的图片;最后,再向使用者进行索赔以获取利益。 依旧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只不过故事的主角由视觉中国换成了知网。 二是知网涉嫌滥用垄断地位。 目前,知网收录了95% 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涵盖了2亿多篇中文文献。同时,知网与超过60个国家及地区650余家出版社进行了版权合作,共计收录2亿余条外文文献。 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知网都远超另外两家竞争对手万方和维普,是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 只是成长为“巨人”后的知网离自己的初心越来越远。 一方面,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知网肆无忌惮提高数据库的使用价格。拥有行业领先的数据资源,知网坐地起价。 面对机构,除了中科院的千万采购费用,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与知网合作的费用均超过百万;面对个人,知网推出的论文查重服务动辄数百甚至上千元,令无数学子叫苦不迭。 另一方面,为了压缩成本,知网的稿酬制度也是饱受诟病。 以硕士论文为例,如果论文“有幸”被知网收录,作者首先需要向知网填写《稿酬领取信息表》并上传学位证复印件和身份证复印件,待所有程序完成之后才能收到知网的60元人民币,以及价值300元的知网检索阅读卡,价值少得可怜。 一增一减,鼓的是知网的腰包。根据最新的财报,2021年知网净利润为1.94亿元,毛利率高达为53.35%,令人瞠目。 3 知网被查,网上叫好声一片。但今后如何破解知网难题?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 一是要加强对平台垄断的监管。 垄断通常产生于市场的自由竞争,但垄断形成之后又会妨碍公平的市场竞争,不利于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也极容易侵害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正因为如此,政府也将始终将反垄断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完善法律法规到整合执法机构,措施不一而足,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尤其是自2020年以来,政府层面多次发声,提出要加强对平台垄断行为的监督管理。作为回应,多桩涉及阿里巴巴、美团等垄断平台的调查被启动。 知网同样是典型的平台企业,在数据库领域几近垄断。加强对知网的垄断监管,不仅能增强企业本身的合法经营意识,也能持续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更好的维护市场公平,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是要回归公共属性。 成立之初,知网的定位便是做中国的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也正因如此,知网得到了国家重点关照,先后被列入“火炬计划”和“国家重点新产品”。 可以说,知网为了中国的学术发展、科研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正是在有关政策的扶持庇佑下,知网一路不断发展壮大。 可是随着垄断地位的确立,知网的斑斑劣迹也不断被揭露,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与科研机构、高校签订排他协议,锁定上游优质学术资源,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人为制造知识传播壁垒; 为了攫取超额利润,低价收录论文,高价兜售产品,任意提高数据库价格,赚到盆满钵满; …… 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数据库资源具有更多的公共属性,盈利乃至暴利不应该成为企业唯一的追求。 4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四年前,演员翟天临因为在直播间问了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而惨遭翻车;四年后,知网则是因为涉嫌实施垄断行为而被立案调查。 知网在被查后发布公告称,将“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希望知网能改过自新,平息众怒。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2022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
- 蕉下收了新中产多少智商税?
- 中美利差12年首次“倒挂”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挑大梁
- 中泰证券:黄金,还有多少空间?
- 周延礼:加快制定数字金融标准规则 所有经营活动必须依法纳入监管
- 广州部分地区开展抗原检测,已有学生收到抗原试剂盒
- 广州新增29例阳性感染者 其中确诊病例21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
- New Street:英伟达估值颇具吸引力+数据中心前景强劲 上调评级至“买入”
- 四川、重庆银保监局齐唱“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 化肥价格破纪录,塞尔维亚Azotara化肥厂将复产
- 原价3660元,促销价1元!“寺库”砍单被判构成欺诈......
- 国台办:美方一些人企图“以台制华”必将“玩火自焚”
- 经合组织预测全球经济2023年增长2.2%
- 麦当劳、老盛昌、盒马……上海一批白名单保供企业复工
- 吉林长春:多地社会面清零 驰援“大白”陆续返回
- 网购商品收不到?国家邮政局回应
- 央行易纲:继续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 “硬币”的另一面:规模膨胀之后,上市物企如何克服“扩表后遗症”?
- 俄罗斯央行:截至4月1日俄外债下降了265亿美元
- 两个“70后”金融“守门人”,折翼贪欲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