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 防范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清退回款”诈骗
银保监会今天发布消息,清退回款近期监测到有不法网站假冒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银保银保发布带有“银保监会认证”“中国银保监会”等不实信息内容,监会监并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名义实施诈骗。发布风险防范上述诈骗行为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提示损害监管机构声誉,冒用名义造成了恶劣的实施影响。为此,诈骗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清退回款提示金融消费者要提高警惕,银保银保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监会监如发现此类涉嫌诈骗犯罪线索,发布风险防范应立即向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报案或反映。提示 一、冒用名义银保监会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所谓回款渠道,实施一旦发现此类情况,请立即报案或反映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任何“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渠道。银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法依规对全国银行业保险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维护银行业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各银保监局作为银保监会的派出机构,在银保监会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管职能。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金融监管机构职责,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名目费用。若有以“中国银保监会”“银保监会认证”等名义,或自称银保监会、某银保监局的工作人员联系消费者,假借监管权威要求转账、汇款、交费等行为,消费者要保持高度警惕,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向银保监会或当地银保监局反映,银保监会及各银保监局联系电话可通过官网www.cbirc.gov.cn查询,相关情况也可通过拨打12378热线反映。 二、银保监会多次提醒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警惕套取信息、转账、收费等行为,通过取得金融业务经营许可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 不法分子常常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名义欺骗群众,编造“成功案例”,利用消费者急于回款、挽回损失等心理,以达到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消费者要谨防“回款”类诈骗侵害。 银保监会多次发布过有关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警惕被不法分子套取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小心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转账、收费、充值要求,防范连环诈骗套路;对不明来源的“小道消息”“内部消息”以及网站信息、微信群信息等网络平台传播的非官方发布信息,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避免误入骗局,受到“回款”类等各种诈骗手段的侵害。 类似的诈骗手法有针对P2P网贷机构出借人的“回款”诈骗、“官方回款”诈骗以及“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解债上岸”“代理退保”“白条代偿”“银行直存”等,均是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困、急于挽回损失等心理特点,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性借贷观念,通过依法取得金融业务经营许可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请立即向公安机关、相关部门报案或反映。 (总台央视记者 王善涛)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红通人员”冯卫华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违法所得没收案一审开庭
- 刷屏!李彦宏:马化腾说的问题,百度都有
- 龙永图: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提振信心的问题
- 铜陵有色购铁建铜冠70%股权 深交所发重组问询函
- 今年中国汽车销量前十:比亚迪飙升,长城沦为守门员
- 李海辉:公益慈善事业是现代金融体系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 “钱袋子”“白手套” 张新起和他的“明天系”
- 尿素 维持区间波动
- 期货大咖聊大宗:生猪价格春节前或将维持震荡上行格局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国累计收购秋粮逾1亿吨
- 什么情况?基金暴赚买的人少,亏钱反而人气旺,\
- 提交注册阶段收证监会问询问题,中芯集成能否“过关”?
- 耀才证券植耀辉:美股偏软交投转淡 港股17,400点有支持
- 南方财富峰会落地广州白云新城,大咖共商经济发展新动能
- 不再对自香港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
- 投资人郑刚不满老罗敷衍股东,“真还传”还有续集?
- 托稳信贷与债券融资 央行“两支箭”持续呵护民营企业
- 创历史新低 特斯拉国产车型大减价,最狠直降4.8万
- “半月翻倍”麦趣尔:大股东卷入担保案 涉及资金9554万元
- 业内评蚂蚁调整投票权:治理结构更健康,符合监管趋势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