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天猫4月GMV下降10%!阿里释放新信号:看不到长期价值的业务将“关停并转”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 世界总在不断变化。关停并转一年前还宣布要在新业务大举投入、淘宝天猫看好长期回报的下降新信电商巨头们,如今都转头要起了利润。阿里 5月26日晚间,释放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长期2022财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价值当期阿里巴巴营收近2041亿元,关停并转同比增长9%;经调整EBIT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同比下降30%至158.11亿元。淘宝天猫 这份财报数据折射出疫情反复、下降新信需求疲软下,阿里包括阿里在内的释放电商巨头们已经不复往日的高速增长。对看不到长期价值的长期业务“关停并转”,也成为身处存量电商市场的价值它们,做出的关停并转共同选择。 不过资本市场瞬息万变谁又摸得准。5月27日,阿里巴巴在港股早盘开涨,一度市值重回两万亿港元。而截至5月26日收盘,阿里巴巴在美股收于94.48美元,涨14.79%。 盈利能力下滑 成立半年的中国数字商业板块,依然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营收以及利润来源。 2022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403.3亿元,同比增长8%,占当期阿里巴巴总营业收入的69%(去年同期为70%)。当期这一业务经调整EBITA为321.49亿元,同比下降19%。 经调整EBITA下滑背后,阿里在中国市场的零售模式在逐渐变重。2022财年第四季度,包括高鑫零售、天猫超市、盒马等在内的直营及其它业务,收入725.26亿元,同比增长14%,占据总收入的36%。阿里的“老本行”客户管理业务,当期微增0.31%至634.21亿元,占据其总收入的31%。 就在一年前的2021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这两项业务的营收规模就已经持平,都占据总收入的34%。不过如果往前再早看一年,2020财年第四季度,客户管理收入当期占据阿里巴巴总收入的40%,接近直营业务的两倍。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自营模式多面向标品,虽然对供应链掌控力更高,但由于价格透明,物流成本却高,利润相当微薄。“想想物流建仓的成本,再想想一箱水要多少钱,却要占多大地方。”曾有零售业内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不过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高级分析师陈涛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京东和阿里分别是自营和平台模式的代表,但早已互相进入对方的领域,“做直营业务的出发点不一定围绕是否赚钱,更看重的是能否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则认为,阿里的经营模式日重,与它近年来发力的快消等品类相关联。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抖音、拼多多、美团等APP崛起的底层逻辑,都指向了高频的产品或内容,“这些平台用户活跃度高,迁移成本却很低。” 阿里巴巴并不缺乏用户基础。财报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的活跃消费用户超过10亿。“但问题在于活跃度,阿里做‘重’就是要给用户一个打开APP的理由。”庄帅说。他对记者透露,据他了解到的数据,抖音2021年的GMV是2020年的4倍,“存量电商市场,它涨得多,别人必然跌得多。” “关停并转”与“改善利润” 对于2022财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增长但利润却出现下滑的原因,阿里巴巴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公司增加了对淘菜菜、淘宝的投资,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高鑫零售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等。 不过,5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称:“改善利润是阿里未来一年的重要任务。”他表示,未来除了会对于很多长期价值不明显的业务进行关停并转外,还会对直营业务的毛利率以及物流端的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此外,对于集团市场营销费用等,也会用比较严格的手段来控制。 对比明显的是,就在一年前,时任阿里巴巴CFO武卫曾在发布2021财年财报后曾表示,计划将2022财年所有增量利润及额外资本投入用于支持平台商家,以及投资于新业务和关键战略领域。他当时还认为,要利润与要增长之间并不矛盾。 不同表态背后,无论是外部经济环境,亦或是阿里巴巴自身,在过去一年中都经历巨大变化。一个明显的对比是,相对于2022财年第四季度9%的营收增速,2021年财年同期,阿里巴巴这一增速是64%。 事实上,去年此时,阿里巴巴已经在组织架构上做出调整。去年12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囊括大淘宝(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淘菜菜、淘特和国内贸易(BCU)等一层组织的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由“十八罗汉”之一的戴珊分管。而原来负责淘系业务的蒋凡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海外数字商业板块负责人。 5月26日,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提到,今年1到2月,淘宝天猫的GMV增速保持持平。但3月疫情开始在江浙沪多点区域复发,供应链和物流中断,导致当月GMV有所下降,这也让当季的GMV出现整体下降。他当日还称:“4月GMV出现了超过10个百分点的下降。5月看到一些改善迹象,但仍需要时间把积压的包裹消化掉。” 在谈到整体消费何时恢复增长时,张勇当日认为仍需要两方面的力量,“一方面,要保证商品供应链、物流供应链的顺畅,商家才可以持续经营;另一方面还需要消费需求的恢复,“尤其是对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的恢复态势,是消费能否恢复和增长的重要前提。”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涉嫌欺诈发行,紫晶存储、泽达易盛领巨额预罚单,这些投资者可申报股票索赔
- 店老板见义勇为遭围殴 警方通报:1人被抓4人在逃
- 收盘:衰退担忧重创本周美股 标普指数一周下挫5.8%
- 【直播预告】连线华尔街:美国经济会陷入衰退吗?
- 美媒:亚马逊曾考虑向已倒闭的自动驾驶技术项目Argo AI投资数亿美元,但交易最终破裂
- 澳门大中小学即日起停课 公园等场所暂停开放
- 智能化内卷时代,互联网汽车鼻祖如何开启新章
- “熬夜水”火了!售价20元,人参成本不到1元!专家:关键还是多补觉
- 世界杯“鸣锣开战” A股上市公司寻觅商机
- 券商保荐\
- 俄军打击乌炼油和燃料储存设施等军事目标
- 南非启动二级限电措施
- 香港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即将启动“互换通” 全力支持数字人民币发展
- 毕业季、就业急,如何守好这个“基本盘”?
- “618”大促静悄悄 为什么大家不疯狂“剁手”了?
- 电影企业如何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中宣部电影局、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热点关切
- 人民日报: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
- 普京发表重磅演讲!传递两大关键信息
- 网购飞天茅台每瓶1499元,百余人付了钱一直没收到货
- 触底反弹?多家银行部分存款利率小幅回升 预计下半年或将趋稳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