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GDP迈上2万亿后 如何实现新突破?
炒股就看,城市权威,上万专业,亿后及时,何实全面,现新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突破 作者 |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志青 城市成功发展的城市本质是什么?哈佛大学城市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教授认为,能让我们变得更富有、上万智慧、亿后绿色、何实健康和幸福的现新城市就是一个“成功的城市”。 一座成功的突破城市,最关键之处就是城市要能“吸引人”,人的上万创新、多样性和互动也是亿后城市成功重要因素。城市人口规模、专业化分工、消费及社交互动都是世界顶尖城市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除了“人”的层面外,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更是影响甚至决定着城市的“成功”。城市规模大小的成因是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自然选择结果。超大、特大城市的健康发展主要涵盖社会、环境与经济三个层面,城市的“健康程度”取决于城市的规模、密度、强度和功能等因素。 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城市的竞争力主要由综合经济竞争力、要素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营商环境竞争力、全球联系竞争力等构成。这些竞争力的维度无疑都在不同层面上关涉到“人”的发展,而从各项竞争力的维度出发,经济的规模与竞争力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北上广深等GDP规模第一梯队的城市始终站在各项竞争力的前沿。 2万亿GDP规模作为城市发展重要标杆,只有持续保障“量质齐升”,才能让城市继续维持蓬勃的发展势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超2万亿后,上海将“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作为中国经济龙头城市的上海,上海的GDP在2022年已经达到4.47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7.9万元。据统计,上海的GDP在2006年达到万亿规模,并于2011年首次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突飞猛进,分别在2017年和2021年实现3万亿和4万亿规模,平均4~5年左右的时间里实现万亿级别的跃升。那么,在2万亿规模的时候,上海是怎么思考与规划下一步发展的? 2011年正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份,作为重要的发展背景,上海市的“十二五”规划编制把2万亿GDP作为新的发展起点,突出地将“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提出了六个基本要求,一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二是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是注重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四是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五是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六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多项具体任务,并明确相应的发展目标。 一是迈向“四个中心”。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全面提升经济中心城市的国际地位,为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构建服务经济时代的产业体系。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制造业能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充分发挥上海科技教育资源和人才集中的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完善城市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构筑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加快发展重心向郊区转移,以郊区新城建设为重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五是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突出信息化领先发展,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在政务、商务、生活等领域的渗透和运用,促进产业智能发展。 六是建设管理一流的现代都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管理为重,把世博经验转化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安全、整洁、有序、高效、法治的城市现代化管理格局。 七是营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着力推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其他几项重点目标也均是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来设立的。 超2万亿后,深圳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全面改革增强发展 作为后起之秀的深圳,在2022年达到GDP3.24万亿元,人均GDP也达到了17.37万元。据统计,深圳的GDP在2010年突破万亿规模,并于2016年一举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在2021年进入3万亿规模。我们可以看看在2万亿规模的时候,深圳又是怎么思考与规划下一步发展的?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是在“十三五”的第一年进入2万亿关口的,在“十三五”规划中,深圳提出,要紧紧围绕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总目标,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全面改革增强发展新动力,以信息经济、绿色低碳培育发展新优势,以协调均衡、开放共赢、共建共享构筑发展新格局,以文化强市、依法治市提升整体软实力,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具体有十项要求。一是突出创新驱动,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二是突出质量引领,构建全面发展新优势;三是突出互联融合,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四是突出协调均衡,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五是突出绿色低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突出开放共赢,打造“一带一路”倡议枢纽;七是突出共建共享,增进市民群众福祉;八是突出文化强市,增强城市软实力;九是突出依法治市,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十是突出市场导向,释放全面改革红利。 同时,深圳提出“十三五”时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五项主要目标和任务,一是建成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二是建成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是建成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四是建成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五是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2万亿之后,城市发展的目标要从“变大变强”到“变新变优” 如果说,实现2万亿GDP标志着一个城市已经“变大变强”,那么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要最终在城市的竞争与比拼中胜出,2万亿之后,就必须思考如何“变新变优”。综合上海与深圳在2万亿关口时提出的发展要求与目标,可以发现几个共同的关键词。 一是城市定位,上海提出要建成“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深圳则着眼于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都将参与全球城市竞争,全面实现“国际化”作为2万亿之后的城市发展方向; 二是创新驱动,可以看到,上海和深圳两地不约而同地在2万亿关口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并强调要完善城市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产业能级,上海和深圳分别提出“服务经济”与“信息经济”等产业发展的重点,大力提升产业能级,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 四是民生福祉,作为2万亿规模的城市,上海和深圳都着眼于提高民生福祉,高度重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的均衡、绿色与智慧管理。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作为“2万亿俱乐部”的新成员,以成都为代表的城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提高城市能级上变新变优,包括空间能级、产业能级、金融能级、品牌能级和创新能级等方面瞄准国际国内最前沿城市,创新和优化城市发展的结构与质量,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 二是要在完善城市功能上变新变优,包括在智慧城市、零碳城市、公园城市、韧性城市和宜居城市等方面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增强城市生命力与吸引力。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欧洲债券市场遭遇大幅抛售,可能演变成债务危机吗?
- 康圣环球1月5日斥资约19.98万港元回购7.55万股
- 富智康集团1月6日耗资约212.1万港元回购250万股
- 紫鑫药业被立案,股民索赔可期
- 东方雨虹:全力以赴,勇毅向前
- 建设银行:建信养老金成功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
- 深圳首个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会带来哪些影响?——专访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副院长李舟
- 2023年“首虎”!汲斌昌被查
- 世界杯“赌球”?非法博彩拉人称高赔率、有比赛内幕…别上头!
- 重庆至西安一航班出现通讯故障 现已安全备降
- 北京将规范户口迁移进京许可工作 现公开征集意见
- 百城新房成交量降至低点 哪些支持合理购房政策有望推出?
- 京东舍弃京喜拼拼:下沉市场一梦黄粱
- “背景太假哥”当选县政协委员!他的新年目标:1个亿
- “买壳”高乐股份后拟20亿跨界新能源,华统集团朱俭勇兄弟有何“图谋”?
- 董事长提前辞职后,舍得酒业新提名两位复星高管任董事
- 股价一字跌停,正副董事长被监视居住对恩捷股份有哪些影响?
-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泽华接受审查和调查
- Top Fund|泓德基金:一群价值投资者的创业
- 包揽年度冠亚军,万家基金黄海致持有人的一封信:选择和坚守,适时重拳出击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