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一周年:累计成交额近85亿元,流动性破局仍是关键
累计成交量1.94亿吨、全国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碳市最高达到62元/吨,场周这是年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交出的开市一周年成绩单。 我国碳市场建设自2011年开始先从地方试点起步,计成交额近亿键为2021年启动全国碳市场积累经验。元流在7月15日举行的动性一周年总结活动上,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表示,破局目前,仍关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全国交易价格稳中有升,碳市与启动当日相比价格涨幅20%左右。场周但整体交易活跃度不够,年累从时间分布上来看,计成交额近亿键交易较多集中在企业履约的元流前两个月,占整体交易量的90%左右,正在积极筹备纳入其他重点排放行业。 随着覆盖范围的扩大,我国碳市场发展潜力值得期待。据《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预计,完成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八大行业覆盖之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有可能会从目前的45亿吨扩容至70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左右。 “碳交易市场起步、运行稳健,为进一步扩大其他涉及排碳企业加入其中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期货副总经理景川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随着未来市场工具的不断健全,投资者进入提供流动性,在全国碳中和的目标下,通过碳交易以及碳风险管理必然成为排碳企业进行生产成本管理的必然选择。 累计成交84.92亿元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了又一重大里程碑式进展。截至今年7月1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399亿吨,收盘价每吨57.99元,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 全国碳市场启动一年以来,各月成交量差距较大。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成交量最高,为1.36亿吨,成交额达到58.14亿元;2022年3月成交量最低,为70.9万吨,成交额为3996.9万元。 从成交量来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最高成交价出现在2021年12月,成交价为62.29元/吨;最低成交价出现在2021年10月,成交价为38.50元/吨。通过数据来看,去年7月16日开市之后,成交量及成交价均有较大波动,近期成交价格趋于平稳。 “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一年效果显著。”景川表示,发电行业重点控排企业开户率100%,表明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碳排放与碳交易已经成为排碳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经营成本,合理安排碳排放与生产计划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工作。 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行周期顺利收官,履约完成率99.5%。第一个履行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今年4月10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对建设统一、规范、高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7月1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全国碳市场自去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取得积极成效,初步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推动企业低成本减排作用初步显现,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 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有效发挥促进企业减排和碳定价作用。研究表示,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从地方试点起步,自试点以来交易额呈现增长趋势,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流动性破局仍是关键 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运行,但发展也存在市场交易整体活跃度较为有限、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当前,全国碳市场参与主体仅包括控排企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暂未允许入场,降低了市场流动性。除碳市场“开张”首日成交410.4万吨以外,其余时间的日交易量维持在数十吨左右。2022年7月4日的交易量成交仅为10吨。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还比较单一,仅纳入电力行业,交易主体仅有重点排放单位,其交易目的同向、风险偏好相似且具有很强的行业同一性。”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流动性不足造成多种影响,碳价格信号的权威性不足,难以有效引导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和决策。如碳价不具有权威性,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创新的激励作用也有限。 解决流动性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李高表示,在发电行业碳市场稳定运行后,计划逐步有序扩大市场交易主体和交易产品,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纳入更多高排放行业。 除交易主体类型少,市场流动性较弱的问题外,景川认为,碳交易也存在着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因此适时引入风险管理工具,确保企业在碳交易中的风险防范,十分必要。 “加强碳金融相关研究,在实现全国碳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和有效防范金融等方面风险的基础上,适时考虑上市碳排放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逐步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提高碳市场交易的活跃度。”生态环境部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配套制度体系,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高排放行业。
- 最近发表
-
- 凯丰投资吴星:在跨市场策略上,国内资产优于海外,有色金属投资逻辑各不同……
- 湖北前7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7%,制造业投资拉动比提升
- 消息称十月稻田拟赴港IPO,红杉、云锋与启承资本参投,计划募资约2亿至3亿美元
- 财政部: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64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64万亿元
- 鲁企“北上”一年考:山东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全国第三
- 果然暴雷!千亿“扫地茅”跌剩300亿,“雷军系”持续出逃
- 东方雨虹:凝心聚力,共赴山海
- 拉卡拉披露2022年半年报 支付业务实现收入25.55亿元
- 市场上出现“链花清温茶”“莲花清温口服液”?以岭药业回应:非授权生产 已致消费者产生误解
- 光大期货【镍】:18万元/吨上方可作为年内高抛保值点
- 随机阅读
-
- 浙江完善惠民保:争取两年实现省级统筹 推进制度可持续发展
- 一个“生鲜老兵”的生存法则
- 德方纳米产销两旺半年净利增超8倍 3年投200亿扩产产能利用率达90%
- 揭秘虚拟电厂,它究竟是如何运行的?
- 美的“转型记”:C端已入冬,B端存希望?
- 又计提大额股份支付费用致亏损,“科创板3D打印第一股”高管拿股又拿钱
- 津巴布韦央行:将继续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
- 美媒:特朗普或已泄露机密文件 律师称“起诉即将到来”
- 长城基金陈良栋: 三个维度筛选个股 长期成长空间最重要
- 应急管理部:会同财政部紧急预拨7亿元支持地方抗旱减灾
- 能源价格暴涨,澳洲最大油气生产商上半年利润飙升逾4倍
- 深港通下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调整 庄园牧场调出
- IDC:预估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6.5%至12.7亿支
- 佣金大幅缩水 社区团购只想活下去
- 地理限制下,日本三大车企面临的气候威胁最大!
- 华海保险上半年盈利背后:车险“一险独大” 综合投资收益率不及1%
- 蜂巢能源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资150亿元,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中唯一未上市的公司
- 农产品批发市场如何升级转型?新发地建供应链仓储中心 向精准对接转变
- 港媒:中国各省份积极拓展对非合作
- 英智库报告:中国低碳转型带来投资机会
- 搜索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