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出品|三言财经 作者|DorAemon 最近,互联几家互联网公司裁员的网裁事屡屡引发热议。 其实,员丧裁员不是事喜什么新鲜事,几乎每年都有。互联这事对于员工来说,网裁被裁是员丧件悲伤的事;未被裁也总有危机感在心。 裁员的事喜主要原因多为节省开支,公司遇到困难无论是互联迫不得已,还是网裁出于无奈,裁员总会是员丧优先考虑的选择之一。 但这事不体面,事喜传出去有损公司形象。互联所以,网裁长期以来,员丧做出裁员决策的公司,总要用一些“高情商”形容词来掩饰其裁员的本质。 随着这种情况愈演愈烈,裁员竟然都成“丧事喜办”了。 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恭喜你,毕业了! 前不久,互联网圈里几家知名公司突然传出裁员传闻。 起初,笔者以为这又会是一次和以往没什么区别的裁员事件: 公司被曝裁员——公关回应——被裁员工爆料被裁细节——最终处理结果 实际上,最开始也的确如此,比如前不久某公司被曝裁员后,其相关人士回应称,这轮裁员只是业务板块的正常优化,公司主体业务依然健康发展。 然而,紧接着不久后,很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透露自己被裁,但是公司HR发来的裁员信上,却写着“毕业须知”、“毕业日”。 网友曝光的“毕业须知”上,公司开头加粗字体祝贺称:毕业快乐!恭喜您顺利毕业!感谢一路相伴! 信的具体内容可不是什么学分、学位,而是办理离职手续以及社保相关内容。 有的公司通知员工被裁,不仅将其形容成“优秀毕业生”,还附赠一堆“福利”,比如专属纪念品,保留曾经工作过的痕迹等。 还有公司发表一段“感人肺腑”的感言:“亲爱的你只是学业有成从公司毕业了,公司已经不能赋予你更多知识了,这是公司一直在反省自身不足的问题”。 还有很多网友在短视频平台上晒出自己被裁,他们拍下办公楼、办公室,还有自己的工牌,配上伤感的音乐,并且在文案中写着自己“毕业了”。 更有的公司要求被裁员工离职后,要在朋友圈发文歌颂老东家。 一位网友爆料称,自己公司要求被裁员工在朋友圈转发一篇赞美公司的短文。这篇短文从头到尾,都是对公司的“彩虹屁”。 瞧瞧,裁员这种“丢饭碗”的“丧事”,摇身一变就成了“学业有成”的“喜事”;被裁员工不仅没被抛弃,反而应该“感恩戴德”,在公司“寒窗数年”,如今破茧成蝶了属于是。 媒体:让员工带着体面与尊重离开 对此,有媒体评价互联网企业将裁员说成毕业称,裁员行为本身并无过多指摘之处,但对于多数遭到裁员的员工来说,突然失去一份工作终究不是值得高兴的事。用“毕业”形容裁员,就如同用一根针戳进他们心里。 在劳动关系维系期间,同事之间模糊上下级界限、互称“同学”,但当这段关系面临终结,“谈感情”就是推卸责任,“恭喜毕业”就是一种虚伪的幼稚病。企业与其玩弄语言话术,不如努力体现担当,尽量不因自身发展策略失误而影响普通员工的生计,即便不得不辞退一些人,也让他们带着体面与尊重离开。 对于媒体这番评价,大量网友也表态支持。 网友们均认为,用“毕业”形容裁员是对员工的不尊重,甚至是侮辱和嘲讽。 还有网友调侃称,互联网公司这种“黑话”其实并非个例,早已有之。 互联网裁员叫法进化史: 从末尾淘汰、优化,到毕业 网友这番调侃道出了互联网公司的“潜规则”:用看上去优雅、舒适的形容词掩盖裁员的本质。 其实,公司对裁员的描述,多年来的确有一套发展逻辑,且在不断进化、运用了语言艺术。 一、末位淘汰 早期,裁员被称作“末位淘汰”。 末位淘汰是公司管理中的一部分,其理念起源于西方,是一种激励机制。这种机制最早出现在学校,根据学生每年考试成绩,淘汰掉处于末位的学生,以保证较高的升学率。 此后,美国通用公司将末位淘汰激励制广泛应用在公司管理中。其前CEO杰克·韦尔奇提出“活力曲线”和“强迫排名体系”。 所谓“活力曲线”,即公司每个部门管理者每年都要对自己的员工进行评估,要挑出20%明星员工,70%活力员工以及10%落后员工。所谓“强迫排名体系”,即要不间断地裁掉位于末位10%的员工。 这种管理方式,的确让通用公司获得巨大收益,于是引发全球大量企业效仿。 而我国比较早实施末位淘汰制度的公司,则是一家推崇“狼性文化”的知名企业。该公司的末位淘汰率为5%至10%,并且其创始人曾表示,要一直采取末位淘汰制,只有淘汰不优秀的员工,才能把整个组织激活。甚至为了公司,自己也可能被淘汰。 逐渐的,很多企业一提及裁员都说自己是“末位淘汰”。 比如几年前,当某些公司被曝光裁员时,公司对外界的表态均称“末位淘汰”。 二、优化 或许是因为“末位淘汰”这个词听上去不那么“顺耳”,后来裁员又被形容成“优化”。这类声明的特点往往是先否认“裁员”,强调只是“人员优化”。 近年来,用“优化”形容裁员几乎已成业内共识。 三、结构优化、向社会输送人才 公司将裁员形容成“末位淘汰”、“优化”姑且算作公关表达,但说起来,要论高情商,还得看圈里那几位大佬们。 比如前面提到的提倡狼性文化的公司创始人,他对裁员的“黑话”叫法是:放弃平庸员工; 某厂主:结构性优化; 某大佬:激励狼性,淘汰小资; 某知名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提前吃饭的员工需要被优化; 某造车新势力:局部优化,提高运营效率。 某大佬:每年将向社会输出1000名在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看看,大佬们对裁员的形容,是不是不仅清新脱俗,更是把裁员描述的仿佛心灵鸡汤一样。这是体面裁员,说话的艺术。 四,毕业 这么看来,发展到今天,裁员变成“毕业”,其实并不意外。 裁员就是裁员:不要整活矮化劳动者 三言财经认为,企业裁员,只要合法合规,本无可厚非。毕竟对于公司来说,首先要活下去,才能养活更多员工,才能尽更多责任。 更重要的是,企业与员工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平等的;不同岗位员工,因能力、工作性质等不同,存在上下级之分。但大家实际上都是与公司签订合同的雇佣关系,在人格上并无高低之分。 裁员是一种企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只要一切按规矩行事,即使对被裁员工来说不是开心之事,却也是一种公平交易。 但是,一旦把裁员美化成“末位淘汰”、“优化”或者毕业,一切就都变味了。 首先,“末位淘汰”本质上是一种激励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处于末位10%的员工并不会被立刻淘汰,而仍会给予一定时间“缓期”,目的是让员工能追上来。但是裁员却是一种无视员工能力,只考虑公司成本的减员行为。 那么,企业若公开以“末位淘汰”为由形容裁员,实则矮化了被裁员工。 而“优化”是什么意思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是“加以改变或选择使优良”。那么,裁员若变成“优化”,是否意味着被裁员工是“不够优良”的,需要被优良,而优良手段就是抛弃他们? 同理,“毕业”一词含义是:“达到规定的要求,结束学习”。姑且可以把工作经历视作一种学习,但如果公司将裁员形容成毕业,那“被毕业”的员工辛苦工作一段时间,达到了某种规定要求,然而结果却是被开除? 表面上看是充满“人情味”,但实际上还是有矮化员工的嫌疑。 裁员就是裁员,公司倘若真想有人情味,不如按照法律法规,该尽的责任尽到,该给的补偿到位,这,才是好聚好散。
- 最近发表
-
- 特定养老储蓄产品登台 5年期利率最高可达4%
- 深交所南方信息技术中心1号数据中心 入选2021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 二手车成理财品?跑了1.1万公里的汉兰达,卖价36万,比新车还贵3万
- 万物新生股权曝光:京东持股33% 陈雪峰有42.6%投票权
- “云南首富”兄弟被监视居住,千亿龙头市值蒸发226亿!公司紧急开会,多家顶级机构出席,凌晨2点还在发信息
- 加拿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汽油价格上涨 接近或超过每升2加元
- 百果园回应变质水果做果切:存在将水果违规分级、售卖隔夜水果等问题,深感痛心和愧疚
- 业界预计4月份新增信贷同比多增 降准提振效应将在5月份有明显体现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金融街建设与发展30年展览开展
- 欧股录得两个月来最差单周表现 科技、零售股遭到广泛抛售
- 随机阅读
-
- 苹果iPhone 14/Pro系列配色爆料:紫色将取代粉色和远峰蓝
- “稳增长”助力银行业估值修复 30家A股上市银行盈利呈两位数增长
- 首钢队长成社区志愿者,翟晓川:为抗疫尽一份力
- 北京昨日新增本土45+8,涉及这些区
- 韩总统办公室:特斯拉将扩大与韩合作 马斯克计划在亚洲再建一厂
- 马斯克,你让特斯拉去哪
- 蜂巢基金规模“单腿”蹦了4年:4名基金经理“疲惫”苦撑32只基金
- 临期食品的冰与火:规模百亿货源紧缺
- “西方很奇怪,这等于要求乌克兰投降”
- 罗戈津喊话马斯克“负责”:SpaceX向“亚速营”提供“星链”地面终端设备
- 今日乌克兰明日东亚? 日本不要成北约亚太化的带路党
- 11亿美元!斯坦福获校史最高捐赠,创建新学院应对气候变化
- 190亿爆雷?湖南监管:已成立专项小组
- *ST海医濒临退市 董事长“无法履职”超3个月 近半股份质押给上海人寿后9连跌停
- 美股抛售潮愈演愈烈,这个数据会成为市场转折点吗
- 刷屏!舟山“天空奇观”冲上热搜,怎么回事?专家这么说
- 开学季消费小高峰拉长,商家“学生特惠”订单量增长25%
- 辽宁营口鲅鱼圈区全域范围内车辆实行管控 市民非必要不出行
- 风腐同查推进重点领域治理
- 22家影视公司去年合计亏损13亿元 156亿元存货或成“雷区”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