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整体上市在即 A股“工程机械一哥”将易主?
历经一年多,徐工械哥徐工整体上市迈出了最为关键的整体主一步。 5月27日,上市中国证监会重组委审核通过了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控股股东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徐工有限)暨关联交易事项。即A将易 根据最新交易方案,股工徐工有限100%股权的程机最终交易价格为386.86亿元,按照发行价格5.55元/股计算,徐工械哥发行股份数量为69.7亿股。整体主 交易后,上市徐工有限持有的即A将易全部股票将被注销,徐工工程机械集团(下称徐工集团)成为上市公司的股工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这是程机工程制造行业迄今最大规模的吸收合并交易,也意味着徐工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徐工械哥 重组顺利完成后,整体主徐工机械的上市营收或超过(600031.SH)。工程机械板块将就此变天了吗?徐工机械未来的市值高能否超过三一重工? 经营乏力 工程机械行业有三大上市龙头,分别为三一重工、(000157.SZ)和徐工机械。 徐工机械的前身为1943年创建的八路军鲁南第八兵工厂,是行业内最早的上市公司。但一直以来,徐工机械的资产总额、营收、净利、毛利率等指标,均不及另两大巨头。 去年,三一重工营业收入增至1061亿元,利润遭遇六年来首次下滑,下降22.04%至120.33亿元。但其营收和盈利净利规模仍位居行业第一。 总部同坐落在长沙的中联重科,也遭遇业绩颓势。去年营收671.31亿元,同比增3.11%;净利润62.7亿元,同比跌幅13.88%。 徐工机械去年业绩相对亮眼,全年净利达56.15亿元,同比增长五成以上。但这一净利规模不到三一重工的一半,约为中联重科的九成。 同为工程机械龙头,三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有着明显差异。 三一重工主营挖掘机。该公司已连续11年夺得国内挖掘机销量冠军,去年销量突破10万大关,并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一。 去年,三一重工的挖掘机收入达417.5亿元,占比约39%;其次为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营收分别为266.7亿元和218.6亿元。 建设项目使用的工程机械,一般按照挖掘机(土方机械)、起重机、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的先后顺序安排。因此,挖掘机被视为行业及基建的晴雨表,也是工程机械行业价值量最大的门类,占比约六成;起重机、混凝土机械等为偏后周期产品,复苏滞后于挖掘机。 徐工机械和中联重科的最重要营收均为起重机械,但后者销售规模更大。 去年,徐工机械的起重机械收入272.1亿元,占比为32.27%;其次为桩工机械,收入89.5亿元,占比10.62%。 中联重科同期起重机械收入364.9亿元,占比54.36%,超过上述两家公司主营产品在收入中的占比。 徐工机械与中联重科的起重机械侧重点稍有不同。前者移动式起重机居全球第一,随车起重机为全球第三。 中联重科30吨及以上汽车起重机销量居首位,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市场份额居国内首位,建筑起重机械销售规模居全球首位。 从毛利率角度看,徐工机械毛处于相对弱势地位。2015年-2021年,徐工机械毛利率整体呈下滑趋势。 去年,面对大宗商品涨价、运费高涨等行业共性,徐工机械的工程机械板块及主营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16.24%和22.46%,分别较三一重工低约10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徐工机械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其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毛利率差距较大的原因是,部分毛利率较低的产品线拉低了毛利率水平。 截至去年,徐工机械资产为1100亿元,也不及三一重工的1385亿元和中联重科的1220亿元。 同期,徐工机械负债率66.22%,比两家同行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2020年,徐工集团决定进行改革,将徐工有限变身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 该集团与三家国有控股企业签订总额为54亿元的股权转让协议,徐工有限与12家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成功签订总额为156.56亿元的增资协议。 最终,徐工有限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的方式,合计引资210.6亿元。混改后,徐工集团持有徐工有限的股权从100%降至34%。 混改落地半年后,徐工有限又抛出整体上市计划,拟将旗下挖掘机、矿机、塔机、混凝土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徐工机械。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商务部将加快推出一揽子政策稳外资
- 威马汽车借壳上市,沈晖的最后一搏
- 股指期货:观测美国通胀和就业两端,美联储2月加息25BP概率较大对股市影响减弱
- 缅甸氨气泄漏气源已被关闭 暂无人员伤亡
- 紫晶存储涉嫌欺诈发行信披违规或被强制退市,受损可加入挽损
- 北京市政协五年提案6514件
- 美国去年12月进口价格意外上涨,因天然气价格飙升
- 金融活水滋养“专精特新” 多渠道化解融资痛点难点
- 同方股份拟公开转让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股权
- 美前财长萨默斯:经济衰退仍在逼近 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结束
- 深交所部署退市监管工作:强化退市风险揭示,重点关注规避退市相关事项
- 利好美元!12月CPI下滑但美联储尚未战胜通胀,不足以撼动鹰派立场
- 新能源车一路披荆斩棘替代燃油车已不可逆
- 众兴菌业“炒私募”爆亏35%后,新挑中的这家私募2022年也亏惨了!
- 通胀降温了,怎么还有人支持加息50个基点?一文读懂华尔街解读CPI
- 比特币“春天”来了?终于迈过2万美元大关 为两个多月来首次
- 北证50上线首日开门红 北交所迎指数化投资时代
- 招行54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超47%,时隔五月“A+H股”市值重回万亿元
- 全新人工合成角膜移植为眼盲患者带来新希望
- 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