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引关注 经济日报:岗位与人才需要双向奔赴
经济日报
近日,最缺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全国100个职业排行,引起社会关注。个职关注岗位在我国就业总体保持稳定、业排部分群体就业压力较大的行引需双向奔形势下,某些行业却存在“缺工”问题,经济表明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进一步得到重视。日报人
细读这份排行表,最缺工可发现相当一部分“最缺工”职业近些年一直存在招工难题,全国特别是个职关注岗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员流动程度相对降低,业排加大了部分行业招工难度。行引需双向奔此次上榜的经济车工、焊工、日报人缝纫工等生产制造类岗位,最缺工以及营销员、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等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类岗位,存在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简单重复、劳动报酬较低、社会认可度低等现象,对新生代农民工和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直播、外卖等相对自主、“不用坐班”的新就业形态快速兴起,有些年轻人宁愿选择灵活就业岗位,也不愿进工厂流水线,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面临一定的人员分流压力。
解决相关行业“缺工”问题,需要提高岗位吸引力。一方面,有关行业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件,以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增强“感情留人”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技术升级改造,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在经营业绩提升的基础上,更好地改善员工收入,增强“待遇留人”能力。此外,还需在拓展职业发展前景“事业留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制度留人”等方面下足功夫。
岗位在努力“找人”,人也要积极适应岗位,岗位与人才需要“双向奔赴”。这次发布的“最缺工”榜单中,有19个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现实中,由于专业设置不合理、实习岗位不充分等原因,部分毕业生存在所学知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现象。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对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更好适应市场需要。与此同时,求职者也要不断学习积累新知识,及时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以更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趋势,持续增强就业竞争力,争取成为职场上的“香饽饽”。
(责任编辑:焦点)
- 荷兰称不会“完全照搬”美对华芯片禁令,会在与美日等磋商后做评估
- 筑牢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堤坝
- 董宇辉获百万现金和住房?东方甄选回应:不予回应
- 国家开发银行信息科技部高级专家滕光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北京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暂停现场服务
- 高薪职位招聘暗藏“美容贷”陷阱!8起医美典型违法案件曝光......
- 轻食减脂加健身神器 助力“节后减肥计划”
- AI搜索之战被指反应迟缓 谷歌CEO:“迟到也能赢”是公司传统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支持比较有力
- 沙特能源部长重申:2023全年OPEC将维持产量不变
- 梁建章建议大学“宽进严出”: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工作或读研更有优势
- 央行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 传递这些重点
- 上交所对异常账户暂停交易 天鹅股份复牌后获最严监管措施
- 储能王冠上的明珠:除了宁德,谁在收割超级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