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滩“挖宝”,小心触碰文物保护红线
前有雪山挖虫草、挖宝戈壁捡玉石,河滩红线后有河滩“挖宝”?小心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日,触碰江西赣州因为持续干旱导致当地章水、文物赣江水位下降,保护河滩裸露,挖宝数百名市民到河滩上“寻宝”。河滩红线网传视频显示,小心甚至有人带上了金属探测器进场“挖宝”。触碰对此,文物赣州市文物部门发布通告,保护严禁任何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水下文物考古调查、挖宝勘探、河滩红线发掘等活动。小心 对于部分在河滩“挖宝”的人来说,可能觉得河流、滩涂不像田地、山林等,有个明确的“主人”,辛辛苦苦“挖”到的宝贝,便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但问题是,河流、滩涂实际上“名花有主”。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翻看《民法典》,也规定了矿藏、水流等属于国家所有,排除了河流、滩涂的“无主物”身份。 至于河流、滩涂之中埋藏的矿藏、文物,也理所应当属于国家所有,不能由个人擅自挖掘,甚至据为己有。 我国法律明确,“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文物保护法》中,更直接划出红线,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回到赣州的河流、河滩“挖宝”现场看,不管谁发现了埋藏的文物,无论有关文物如何贵重,他们的身份都只是“发现者”而已,最终的“所有者”还是国家,也只有国家。 实际上,法律设立禁止性规定,既是为了保护市民安全,也是为了防止不专业的挖掘行为,造成文物的损毁和灭失。 从之前一些地方盗掘古墓葬肆虐,到若干开发商建设房屋过程中毁坏遗迹、不报告发现地下文物情况,再到如今的数百人河滩“挖宝”,无不凸显出部分公众文物保护和法治意识的淡薄。有关部门不妨借这次机会,多做一些文物保护科普,强调保护文物的必要性,让文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柳宇霆(法律学者)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科学性和精准性
- 广东东莞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为货车司机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安全顺利出舱
- 货币政策将从三方面发力:科技创新、普惠养老再贷款共2400亿
- 湖北发布“稳增长18条”:支持企业开首店办首秀,再发5000万专项消费券
- 山东德州计划3年支持1000名农民工上大学
- 加氢站数量世界第一 只是中国新能源宏图一角
- 白酒淡季来袭!动销放缓、茅台单品大降价
- 销售下滑拿地却未减速 华润置地称“该出手时就出手”
- 一周债市看点:绿色债券今年发行超3500亿,“21深钜02”变更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引关注
- 昆明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25条意见
- 禽流感、俄乌冲突导致鸡蛋供应紧张,全球鸡蛋价格大幅上涨
- 智评理财吸金榜||国有理财公司10月吸金榜出炉,固收+产品平均募集达25.17亿
- 新闻1+1:吉林省疫情,社会面清零之后
- 冯俏彬:留抵退税可缓和企业现金流,各方都在齐心协力将政策落实到位
- 多家上市公司回应疫情影响:存在阶段性负面因素,物流不确定性影响最大
- 高盛:需求急剧减速 大幅下调Beyond Meat目标价至5美元
- 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要把减碳和统筹说的保护生态环境区别开来
- 明阳智能去年净利增长126% 风电扩容市占率稳步提升
- 上海作家陈村澄清:我很好,没生病!愿求生之路通畅
- 搜索
-